关于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有关事项的通告

作者: 时间:2024-01-19 点击数:


 

各有关学院、项目申请人:

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工作已经开始,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已发布(以下简称指南)网址https://www.nsfc.gov.cn/publish/portal0/tab1398/,请各位项目申请人务必在申报时,认真阅读指南内容,相关的《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改革举措》、《申请规定》以及《科学部资助领域和注意事项》均在指南内有所说明。

2024年度集中接收申请的项目类型包括: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重点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延续资助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基础科学中心项目、数学天元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国际(地区)合作研究与交流项目(含重点和组织间)、联合基金项目、外国学者研究基金项目等。

各类型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一律采用在线方式撰写。申请人完成申请书撰写后,在线提交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

一、2024年(近两年)基金委指南重点改革内容

1、限项相关的变化

1)中级职称限制政策变化:不具有高级职称(职务)的科研人员作为申请人申请项目和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的项目合计不超过1项,作为主要参与者申请和正在承担项目数合计2项(1+2)。

2)取消面上项目连续两年申请未获资助后暂停一年申请的限制。

3)取消面上、青基不允许博士后研究人员变更依托单位的限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只能选择三年期限。

4)企业发展联合基金和“叶企孙”科学联合基金申请时不计入申请和承担项目总数范围,正式接收申请后计入的项目。

2、优化人才资助体系

12024年继续执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与国家其他科技人才计划统筹衔接的政策,要求同层次和上一层次国家科技人才计划任何一类支持期内和结束后,不能申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更不能逆层次申请。

2)开展杰青项目延续资助,新增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延续资助项目,女性杰青申报年龄放宽到48周岁。

3)基础科学中心项目新增B类,B类专门用于资助优秀青年科研人员组成的团队。   

 4)将优青(港澳)并入优青项目,面向港澳地区开放杰青项目。

3、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联合限项规定

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 (限部门推荐项目的项目负责人和具有高级职称的主要参与者 ) 与基础科学中心项目 (限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成员 )、重大项目(限项目负责人和课题负责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不含青年科学家项目、科技型中小企业项目、国际合作类项目;限项目负责人和课题负责人)、科技创新 2030一重大项目 (不含青年科学家项目:限项目负责人和课题负责人)实施联合限项,科研人员同期申请和承担的项目 (课题)数原则上不得超过 2项。

4、申请书和参与者简历填报

请及时在20241月下旬后更新申请人和参者者简历,填写主要参与者时不再列入学生,只需将参与项目的学生人数填入总人数统计表中。主要参与者个人简历信息采用与申请人相同的在线方式采集。申请人应当通过信息系统邀请主要参与者在线填写个人简历,并上传由信息系统自动生成的主要参与者PDF版个人简历文件。如何添加参与人,请查看官方操作手册。

5、 继续开展分类评审

2024年进一步优化分类申请与评审模式,将四类科学属性简化为“自由探索类基础研究”和“ 目标导向类基础研究”二类科学属性。

6、加强项目预算编制

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申请人应根据仪器研制的实际需要,按照目标相关、政策相符、经济合理的原则,严肃认真编制项目预算。自然科学基金委将组织专家进行预算评审,对于申请经费严重超过实际需求的项目将不予资助。

7、外国学者研究基金项目

2024年外国学者研究基金项目分为三个层次,外国青年学者研究基金项目、外国优秀学者研究基金项目、外国资深学者研究基金项目,为了更好保障项目能够按时按要求完成,有意向申报的课题组,作为中方联系人需要填写《申请外国学者研究基金项目中方联系人承诺书》(见附件7)提交科研院后方可申报。

8、稳步扩大联合基金范围

2024年基金委继续扩大联合基金指南范围,包括“叶企孙”联合基金和企业联合基金、区域联合基金和行业联合基金,指南中很多涉及电子信息领域和我校学科方向关系紧密。

二、项目申请注意事项

12024年所有申请项目一律采用在线方式撰写。没有基金管理系统(ISIS系统)账号的申请人,请向各学院科研干事申请,由科研干事注册后,申请人邮件会收到激活登录账号的相关信息。请申请人完善个人资料,已有账号可以继续使用,所有人员的账号终身有效。

2、申请填写要求:申请书填写前请下载填写说明与撰写提纲;撰写报告正文的标题位置必须有“报告正文”字样,严格按照填写说明与撰写提纲撰写。

3、代表性研究成果和学术奖励情况,填写代表性论文时应根据其发表时的真实情况如实规范列出所有作者署名,并对本人署名情况进行标注,包括:①作者署名按姓氏排序;②唯一第一作者;③共同第一作者;④唯一通讯作者;⑤共同通讯作者;⑥其他情况;同时附件中继续要求上传公开发表的代表性论文全文 PDF 电子版,减轻评审专家的评审负担。

4、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可以作为申请人申请的项目类型包括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和部分其他类型项目(由相应项目指南确定),但在聘()博士后研究人员不得通过港澳地区依托单位申请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注意:个人简历中职称中不再提供“博士后”选项,博士后人员可选择为“无”。

5、有意向申请经费超过1000万以上的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的课题组请提前和科研院联系,该项目需由教育部推荐上报。

注意:仪器类项目总数限1项,具体限项规则请参考指南。

6、主要参与者中的境外人员被视为以个人身份参与项目申请,其境外工作单位不作为合作研究单位(含港澳),则应通过信件、传真等方式发送本人签字的知情同意书,说明本人同意参与该项目申请且履行相关职责,扫描上传申请书的附件中,获得批准后作为纸质附件与签字页和计划书一并报送基金委。

7、主要参与者中如有其他单位人员,其所在单位即被视为合作研究单位,注意以下两点:

1)应当在申请书基本信息表中填写合作研究单位信息,在预算说明书(见附件3示例)中必须对合作研究外拨资金进行单独说明。如有合作单但无经费分割,在预算说明书中说明。

2)有合作研究单位的,需准备合作双方(多方)签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合作申请协议书》(见附件2),协议书不需提交科研院,项目申请人留底备查。

8、申请人同年申请不同类型的科学基金项目时,应在申请书中详细列明同年申请的其他项目的项目类型、项目名称信息。

9、申报交叉科学部项目,应选择至少跨两个不同科学部且分属不同研究领域的申请代码,并尽量选择到二级申请代码(4 位数字)

10、其它事项以《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为准。

三、申请书提交时间节点及其要求:

1个人形式审查:202431日前请申请人个人对照《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形式审查表》(见附件1)完成对项目形式自查,并签字后交学院留存。

2第一次形式审查:学院请于202431-202437日在基金委管理系统上完成对本学院所有申请书的第一次形式审查(面上和青年项目的形式审查主要由学院负责);科研院于202431-202437日在基金委管理系统上完成对除面上和青年项目外其他类型项目申请书的第一次形式审查;

3第二次形式审查:在202438-12日(基金委系统会在2024312日下午4点关闭),学院完成本学院所有面上和青年项目项目的第二次审查,科研院完成除面上和青年项目外其他类型项目申请书第二次审查工作。

4第三次形式审查2024313-317日,科研院完成对所有申请书的审查提交工作。

5最终报送:2024318科研院整理项目申报清单等申报公文材料报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四、其他注意事项

基金委高度重视诚信和保密工作,并做好审核工作对本年度本学院所有申请材料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核,确保在申请书中不出现任何违反法律法规、违反科研伦理的内容,确保申请书中没有任何涉密信息敏感信息对本年度本学院所有申请人的申请资格等信息进行审核把关,确保申请人符合相应项目的申请资格,确保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人没有受到违法违纪处分且在处分期内的情况。

五、相关网址及联系电话

1、自然科学基金委网站:http://www.nsfc.gov.cn/

2、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登录平台):(https://grants.nsfc.gov.cn/pmpweb/login)

3、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信息中心)电话:010-62317474

4、学校科研院联系人:刘丽丽、刘艳妮、黎湘旭,电话:81891846

5、学校计财处联系人:张琳彦  电话:81891615

附件列表

1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形式审查表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合作申请协议书(模板)

3、预算说明书(示例)

4、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申报人知情书

5、学院同意聘用人员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函

6、学校同意聘用等其他人员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函

7、申请外国学者研究基金项目中方联系人承诺书

82024年无依托单位人员申请国家基金合同书

 

科学研究院

2024117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科学研究院    技术支持:信息网络技术中心   西安聚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科学研究院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技术转移中心